制度与人情:传统社会的政治智慧
作者:刘英团 来源:南风窗 日期:2016-01-07
“历史是最好的老师。”一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言,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历史传承、文化传统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、渐进改进、内生性演化的结果,“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,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”。比如,历史学者张程所著的《制度与人情:中国古代政治文化》(下称《制度与人情》)一书所发掘的政治智慧,虽然产生于封建社会,有其历史的局限性,但也反映了治国理政的一般规律,是宝贵的思想财富。
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状态中所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、信仰和情感,它的发展总是有相应的“主旋律”。比如,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主旋律可以高度概括为民本、礼治、仁孝、人治等等。其中,民本是中国古典政治文化中熠熠生辉的民主特征,礼治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贯穿始终的“主旋律”,而仁孝则是中国政治文化中道德操守的核心价值。但是,人治却是中国政治文化中至今犹存的顽疾。当然,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,还有民族团结的经典理念。这些政治文化的“烙印”深刻地影响着“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、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”(G.A.阿尔蒙德《比较政治学:体系、过程和政策》)。
在古代政治文化中,不但有“礼治”、“法治”等“结晶物”,在“诸子争鸣”中所形成的“人文与崇圣”、“理想国”、“君主专制主义”等政治思想,更有古代稳定的政治文化思想。可以说,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研究“是一门很有发展‘前途’的学问”。在《制度与人情》中,作者张程分别从正反两方面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进行了系统的阐述,这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。张程认为,“讲政治制度,不能离开它背后的思想观念。”只有知其所以然,才能更好的知其然。所以,张程在《制度与人情》一书中做了若干延伸,讲人们的评价,讲制度的演变历程,力求展现与之相关的政治理念。
政治文化是人们关于政治生活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总和,直接影响到人们政治行为的方式、政治活动的性质、政治过程的方向、政治结构的模式、政治社会的稳定、政治变革的进程、政治生活的优劣。“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,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”(菲利浦·古德利尔)。作者张程认为,“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一种道德上的、价值观上的管理,它追求的是一种性质上的平衡和完善,而不追求数量上的、内在的精细化”。如同黄仁宇、李约瑟在《中国社会的特质》中指出, “由于缺乏所谓的技术精细化,中国的官僚政府通常表现的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……中国官僚政府所获得的支持主要来源于社会习俗和社会价值观……在过去的两千年里,这些情况都没有改变”。
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有其核心理念作为灵魂,核心理念决定着政治文化的性质和方向。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历史延续性和递进性。比如,古代皇权政治非常注重修身之道。在用人之道上,主张任贤选能,认为让贤者在位、能者在职是治国的关键环节。当然,在古代中国,官员人事制度只是理论上的,随时随地可以打破。因为皇权至高无上,皇帝也认识到人事权的重要性,常常打破成规、绕开制度,直接任免官员。一如张程所言,“一切人事任免制度和规定,在皇权面前脆弱不堪。”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,拓展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核心价值,弘扬其积极因素,清理其消极因素,实现其创新性发展,对加强官德修养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,皆意义非凡。
“欲知大道,必先为史。”研读张程的《制度与人情》,既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(必须而且也是应该)认真而科学的梳理,也是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取其精华、弃其糟粕的吸纳过程。
书名:制度与人情:中国古代政治文化
书号:ISBN978-7-224-11717-2
出版社:陕西人民出版社
定价:34.80元
开本:16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