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权力家族》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。这是今年我在远流出版的第三本书。感谢远流,感谢游奇慧和王佳慧两位同行!发封面和台湾版《自序》。
在古代中国,权力是荣华富贵的等价物,加之权力来之不易,拥有者难免自私,想长期把持它,传之子孙万代。于是乎,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“世代公卿”的权力家族。本书就是一本聚焦这些家族的历史读物。
末章《权力传承的秘密》,简要列举了权力家族把持权力的秘密。需要强调的是,世家子孙自身的强素质、高能力,是他们继承父辈权势的一大主因。常年在政治环境中耳濡目染,世家子孙的政治素质往往高于平民子弟。这其中,家族教育的作用不可小觑。纵观历史,但凡牢靠的权力家族,但凡有远见的政治人物,无不重视家教和子弟学业。他们的子孙,“生于书香世家,延名师,择良友,父兄饱学,从而提命讲解,子弟资质聪明,又好读书,自然直上云霄,乃顺境也。”(《白公家训》)
从政治史的纵向来看,权力家族构成了对皇权的持续威胁。看看东晋南朝政治,门阀大家把皇帝欺负成什么样了?专制帝王自然要扼杀一切权力威胁,权力家族也在打击的范围内。所以,帝王设计了诸多制度,推行了很多措施来打压门阀势力。从唐朝开始,门阀势力开始土崩瓦解,尤其是科举盛行对门阀的冲击极大。选贤用能,渐渐成了社会共识。这个时候,家庭教育对权力传承就更重要了。子孙学富五车,权力才能留在自家;子弟不学无术,家族就是权力场的过客。
唐宋之后,不仅是世家大族重视家庭教育,一般的温饱之家也节衣缩食,供养子弟读书考试。宗族结构广泛推开,出面承接了很大一部分家教任务,举全族之力供养子孙读书考试。家塾、宗学遍布乡间。书声琅琅,见证了家庭教育是宗族的主要职责之一。
先贤把教育和权力的关系,看得很透。遍览清代政治、阅历丰富的汪辉祖就警告权力家族切勿放松子弟教育,“富厚之家,不论子弟资禀,强令读书,丰其衣食,逸其肢体,至壮岁无成,而强者气骄,弱者性懒,更无他业可就,流为废材。”(《双节堂庸训》)康熙帝在《庭训格言》中强调,王公大臣“若小儿过于娇养,不但饮食之失节,抑且不耐寒暑之相侵,即长大成人,非愚即痴”。可惜,很多达官显贵这回没把皇帝的话放在心中,没有贯彻执行,结果培养出了不少纨绔子弟和“高衙内”,害人又害己。
这里就牵涉到一个进一步的问题:达官显贵应该留给子孙什么?是权贵,还是品行?
曾国藩把这个问题分析得很透:“盖儿子若贤,则不靠宦囊,亦能自觅衣饭;儿子若不肖,则多积一钱,渠将多造一孽,后来淫佚作恶,必且大玷家声。故立定此志,决不肯以做官发财,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。”(《千家训》)如果子孙贤能,在选贤用能的社会中不愁没有出头之日;如果子孙为恶,权贵遗产恰恰是助纣为虐的毒药。所以,留子孙高官显爵,不如抓紧教育,树德培优。
同样,一个人要想实现理想,不要寄希望有个“好爸爸”,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,朝着梦想奋斗。遭遇困难,不要要求家庭对自己的的帮助,而要自问自己是不是有足够的才能,是不是足够坚持。
高社会流动性,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特征。秦汉之后的中国就不是一个贵族社会,彼时开始的中国就没有一个贵族阶层。贤能者居位,不肖者去之。只要社会保持流动,权力就不可能被垄断,品行和教育就有用武之地。我们讨论权力家族,就有现实意义。
是为序。
0
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