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京西房山的太行余脉之中,接邻河北的山坳之中,隐藏着隋代古刹云居寺。

我们是在十一长假期间去的云居寺。从市区上京港澳高速,从琉璃河出口出去,经过韩村河、长沟,翻过几座平缓的山脉,就能看到群山环抱之中的云居寺。从出京港澳杜家坎收费站到抵达终点,全程大约需两个小时。沿经长沟花海等景区,且有典型的北方山景。长得着急的一些树木俨然有了些许红叶。但各种花草依然称得上茂盛。

云居寺的形成,与南北朝时期的两次大“法难”有关。南北朝时期北方有两次政府主导的、全局性的灭佛运动。佛教资产被查封没收、僧侣被遣散,最重要的是佛家经典被焚毁。隋朝的和尚静琬居安思危,为了预防可能的法难再次降临,决心把佛经刻在石头上,掩藏在深山之中。静琬和尚开启了京西白带山千年刻经运动的序幕,从隋朝经过唐宋元明,一共是六个朝代,和尚和善男信女们在此刻经不缀,最终留下了规模巨大的石经。如今集中收藏的历代石经有11000块左右,山上还固定有4000多块石经。白带山因此改名为“石经山”,而在山脚的寺庙,就是云居寺。

刻经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。它让这些佛经躲过了之后的两次大法难得以保存下来。尤其是发生在刻经运动不久的唐武宗灭佛(“会昌法难”),都没有中止云居寺的刻经运动。相反,善男信女、皇宫贵戚们被和尚们的虔诚和执著所感动,对云居寺多有施舍。现在寺中还保存有不少历代施主施舍的石碑(有些人当真是倾尽家产,全部捐给寺庙)。其中最大的、也是影响最深的一次施舍是隋炀帝杨广。

杨广被静琬所感动,向云居寺捐献了三枚佛祖释迦摩尼的舍利!

而且是佛祖血肉凝成的赤色“肉身舍利”!

这让云居寺地位陡升,一下子成为了佛教重地。静琬师徒用隆重的仪式迎来舍利,专门造了一座塔供奉(似乎是现存的北塔)。高僧不愧为是高僧,静琬敏锐地感觉到隋炀帝杨广气数将尽、天下将乱,同时也担心不肖之徒觊觎佛祖舍利,所以安放在供奉塔中的是个空盒子,他和一个亲信徒弟把舍利藏在了一个神秘的地方。直到明朝,后世和尚偶然发现了真实的舍利。当时的皇太后听到后,下令将舍利迎进紫禁城瞻仰。等送回来后,和尚们吃惊地发现,三枚舍利变成了两枚!皇太后很可能做了手脚,但和尚们不敢声张,只好吃了哑巴亏。

如今的云居寺,修缮一新,规模宏大。它背靠石经山,前临河水,占了一块风水宝地。过桥能看一碑,上有清朝嘉庆皇帝御笔“养心园”。嘉秋游云居寺(游记兼旅游攻略)庆皇帝似乎对云居寺情有独钟,曾不辞辛劳,来寺居住。寺中留有嘉庆行宫,和御诗、御碑。和张扬且名声在外的祖父不同,嘉庆皇帝并不为人知,留下的墨宝也远远少于他那到处留情的父皇乾隆。但我个人感觉,嘉庆留下云居寺的诗文和墨宝,质量胜过父亲乾隆,也比曾祖父康熙的书法要好。

过了养心园,上几步台阶,就是云居寺并不显赫的山门了。整座寺庙经历代增修,五大院落六进殿宇,两侧有配殿和帝王行宫、僧房,并有南北两塔对峙,被誉为“北方巨刹”。寺院依山势而建,各进寺院逐渐抬升,颇有古寺爬阶的意思。如今的寺院,是80年代后复建的居多。远寺在1942年被日军炮火轰炸得只剩断壁残垣,其南塔也因为日本要修建据点而强迫拆毁。好在山门还在,北塔还在,少数古木还在。80年代中期,当时的总书记视察云居寺,看到当年嘉庆皇帝描述云居寺的诗词,再看看断壁残垣和满山疮痍,指示要恢复寺院盛况。御史,1985年成立云居寺修复绿化委员会,进行修复工程和石经山的绿化。一直到新世纪修缮还在继续。如今的寺院虽然够不上“巨刹”,但说是“大寺”还是够格的。

进了山门,先走中间的一溜。两边有四大精刚,院子里有钟楼鼓楼,一如其他寺院规制。拾级而上,中间是各殿,厢房有各种商店、展览或者其他佛像。我记忆较深的是其中一进院子中间有一棵“云居古杏”,长得真好;殿堂和厢房墙壁上有诸多的佛语、醒语。对了,赵朴初老先生提携了不少的匾额。赵老先生生前对云居寺也期许甚高。此外,厢房通向左右两边的院落。两边的院落也很规整,规模似乎更大,但似乎不像寺院。草木繁殖,楼宇整齐,路径四通八达,像是园林。

云居寺后面院子,有一面正殿的左边房间,供奉着佛祖舍利。不过,此舍利并非“肉身舍利”,而是80年代在附近天开塔中发现了佛祖“骨舍利”。原来隋炀帝赐予的肉身舍利已经转移到城内雍和宫供奉了。游人随喜赞助香火钱,可以戴鞋套,进入房间,上房中台上,近距离瞻仰供奉在玻璃塔瓶中的佛祖骨舍利。场面肃穆庄严。

秋游云居寺(游记兼旅游攻略)因为时间有限,我们一行并没有逐院参观云居寺。之后,就去了中轴线左边的一溜院子,去看了收藏石经的地宫。作为佛教经籍荟萃之地,寺内珍藏着石经、纸经、木版经号称“三绝”。云居寺修建了一个地宫,集中收藏这些经板。此寺刻经长久,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。我们在地宫外面的平台上,看到此处有多块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”的牌子。现代人为刻经行为总结出了一个“石经精神”,大意是坚持、毅力和严谨的内容。下两段不长的台阶,可以隔着玻璃看到一块块安静躺在地下的石经。想看清楚经文是不可能的,但密密麻麻的石经沉睡在一起,确能给人一种震撼。解放后,周总理带领印度尼赫鲁曾来云居寺参观。尼赫鲁对石经赞不绝口,说印度本身佛教经典保留不好,一些佚失的佛经可能在云居寺的石经中还有保留。他愿意用等量的黄金来交换云居寺的石经。周总理回答“黄金有价,石经无价”,加以拒绝。距离地宫不远有碑日寇拆毁的南塔,正在募资复建。

再不远有唐辽塔群。这是一座高高的、保存完好的辽代主塔,四周有四座唐代的小塔(也就齐胸高)组成。辽塔保存完好,加上修缮,看起来还不错。唐塔就需要由铁丝和铁片固定了。说是塔,更像是塔形的石头柜里,里外雕刻着佛像或者供养人。形状高大肥壮、深目高鼻,有典型唐朝风格。遗憾的是,塔群的不少雕像的头部已经被人敲毁。其中一座唐塔,据介绍是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佛塔。

总体而言,云居寺是一种佛教底蕴深厚、修缮多多、规模较大的寺院。本身值得一去。其地处深山怀抱,附近有石经山,有农家乐,有采摘园,且与十渡-野三坡、上方山-云水洞,作为一个附带的游赏景点也是不错的。门票40元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张程

张程

54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张程,浙江临海人。职业编辑,业余作者。写过若干本断代史和专题史的通俗读物,出版有《泛权力》、《三国大外交》、《中国人本色》等书。 博客中文章为本人原创,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代表任何单位或者他人。转载请注明作者是张程。 有事请联系chempo@163.com。谢谢大家的光临!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