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石经山和云居寺本为一体,山寺不分。但如今分为两个景区。从云居寺前小河右拐,上山不远,就是石经山景区的入口。

必须说明的是,石经山景区从2010年之后封闭了。景区门口说的理由是山上有落石,威胁游客安全。所以,读者如果前去游玩,安全自负。

石经山在80年代之后经过了绿化。虽然山地贫瘠,多是白白的大石块,但绿化工人还是在广大的石块上倚靠薄薄的土壤层,种植上了难以计算的柏树。秋天正是柏树结果的时候,我们就在山上遇到附近村子一村民拿着长杆来打种子。整个旅游过程,除了这位村民,我们就只遇到一拨四人的游客。所以,爬石经山是相当“宽松”的,几乎可以用“包场”来形容。

景区之前明显投入了大成本来绿化、修缮和建设,这两年虽然封闭了,但依然相当方便。只是进山不太方便。有铁栅栏封山。同时,有一条从北京穿过京西丛山开往山西方向的“战备铁路”环绕山下,把进山的台阶截成两段。我是从栅栏的横条之间钻进去,急忙跑过铁路,再跑山去的。下来的时候,刚好遇到轰隆隆的火车从山体中钻出来。司机显然要防备我们横穿铁道,把汽笛鸣得震耳欲聋。说起这条铁路,也经过了十渡的山体,时而钻山、时而行进在高架桥上,时而谦让地绕山而走。我爬上石经山山顶,俯瞰铁路,觉得还是停壮观的。登顶石经山(游记兼旅游攻略)
    石经山海拔450米,并不高,但台阶挺陡。从登山处到山腰的“施茶亭”,沿途除了柏树和根据几块大石头开发出来的景点外,没有其他好看的。比如在石头上的刻字,比如根据石头形状附会的石羊、佛头等。施茶亭是明朝修建的,专为爬山者休息而用。本来是个尼姑庵,现在修缮得像个北方宅院。从此处向左走,走近千米水泥路,是一个废弃的缆车站。我在缆车站发现了一条从没见过的、硕大无比的大青虫。摸它的皮,有些发硬;身子比我大拇指还粗,长过10厘米。我本想抓下山向众人炫耀。老婆沐浴佛光,爱生心切,严词饬令我放生。好在施茶亭院旁开垦有菜园,我就恭送大青虫在菜园安家了。

大青虫的出现,说明石经山生态之好。封山后,此山少有人走,加上环境安详,虫豸都生长很好。我们还在山上发现比大拇指还粗的大青蚂蚱、大螳螂和沿着台阶爬的小蛇。不知道这些生灵,徜徉在石经山中、沐浴佛光滋养,修行几百上千年能否成仙?

施茶亭其实在海拔360米的地方,离450米的山顶在理论上并不远。其实,穿过施茶亭,爬山才刚刚开始。剩下的百米之高,台阶陡而曲折,一边是植被变得丰富的山体,不是有雏菊、牵牛花、小黄花等点缀其间,一边是山崖。道旁旅游标记说有一个“108级台阶”,说爬一级台阶就少一个烦恼,爬完108级台阶就烦恼全消了。可惜,我发现有两段原始刻在大山石上的台阶,其中一段似乎是一块完整的石头刻出来的台阶。我分不清楚到底爬完哪一段台阶才能烦恼全消,结果爬完了这部分台阶后,这个新烦恼还是没消除。

台阶上面有“圣水井”,是原始留下的水井。为此还修了一个亭子遮盖,如今上面灌满经障。井口盖着刻龙石块,难以移开,我也不知道井中有无存水。之后爬上山顶,我发现两个大的蓄水池。是古人在大石头上硬生生凿出来的。古代刻经辛苦,估计要长期居住在山上,为了解决饮水问题才挖井刻池。在大石头上凿井,难度可想而知。据说当初有“斗石斗米”之说。工匠凿出多少石头,能够换等量的大米,可见工程难度之大,报酬之厚。

过了圣水井,就是最难爬的通向山顶的台阶了。从此往上,植被保存也最好,花木野草丰富,也常年背阴,有阴凉湿润之感,仿佛到了南方的山区。古代和尚在山顶凿洞,在洞墙壁上刻经,或者把经版藏在石洞里。考古一共发现了9个藏经洞,做了编号。其中两个藏经洞靠下,是同一个水平面的,不远处还有一小块空地,上面有个废弃的亭子。据介绍,在天气晴好的时候,站在亭子上能够看到河北涿州的景象。从此往上是一段非常陡的,可以与华山台阶相比的台阶,上去了,就是另外7个藏经洞。这些藏经洞刻在悬崖峭壁之上,相连的台阶有些部分悬空,头顶就是巨石,有的地方连腰都不能直立。这是古人用双手在巨石上造就的古迹啊!

登顶石经山(游记兼旅游攻略)其中的第5号藏经洞,就是最著名的雷音洞。雷音洞最大,有三个石门,趴在门上可看到洞大而深,有石柱支撑。几根石柱上刻有佛像,因此此洞也得名“千佛洞。雷音洞近似正方形,正面供奉着石佛,四壁镶嵌经板,据说是隋代静琬和尚原始的刻经板,只有少数厚待补刻的经板。难得可贵的是,这些经板都是完整的佛经,无残经。更难得可贵的是,佛祖释迦摩尼的肉身舍利,就是在雷音洞中被发现的!据说,雷音洞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殿。如今,各洞有石门把关,不能进入,只能透着门上的石窗一看究竟。

如此悬崖峭壁,如此佳境,怎么能少了碑刻呢!此处藏经洞的山壁上有不少之前高官显贵立的石碑,宣扬自己的善举,为自己祈福。也有董其昌等人的书法碑刻,比如“藏宝”“念佛”等。需要指出的是,石经山上后期留下了部分道教的经典。原来,此处名声远播后,道士们也看中了这块宝地,希望让道家经典占据一席之地。佛教徒是抗拒、进而接纳他们的?佛道二教(其实还包括背后的儒教,那些文官和读书人们)是如何看待不同思想的融合的?现在我们不得而知了。山上留有一块“玉皇宝敕”,据说是当年道士们是凭此说服和尚,让他们上山刻道经。和尚还提供道士们饮食和居所。真正的情况如何,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。

从第一层藏经洞还能往上,就是石经山的山顶了。台阶更难爬,而且还发现了蛇。不过,爬上去后,真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:山顶地势开阔,土壤深厚,草木丛生,如果有水源的话,完全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啊!迎风鸟瞰山下,感觉非常好。之前爬山的艰辛与烦恼,都一扫而光了!

绝妙的是,山顶之上有不少景点。台阶尽头就是两棵夫妻树。是生长在石头缝中几百年的两棵老柏树,风风雨雨始终坚持相依相偎的姿势,令人动容。建议相爱的人都去瞻仰一下,合影留念。以群山为背景,加上百年古树,照片效果肯定不错。

台阶尽头拐弯,是一座唐代古塔:金仙公主塔。金仙公主是唐玄宗的妹妹,为云居寺和尚的刻经所感动,大力支持刻经事业。和尚感激,就为她在山顶立了一个塔。唐塔保存完整,人迹罕至。杂草覆盖了台前的石板,灌木横亘在原先的小路上,有落脚艰难的感觉。

山顶有不少酸枣树,小叶子下挂着颗颗因为没有及时采摘而发黄、风干的小枣。好几块无名的石碑湮没在齐腰高的草木中,扒去碑顶的枯草,碑文早已经不能辨识,碑后栖息着一只只安静的蚂蚱。这个山顶相当平缓地延伸到南北两边的另两山头。北山头远,似乎没有古迹。南山头近,近处有一座保存比山下同类完整的唐代石塔(像石柜那种),远处有一堆石块,仿佛是从青藏高原飞来的一样,上面挂满经带,多年没人更新,颜色已褪,随风飘曳。那石碓,看似在平台上,其实是在一个三面悬空的悬崖上,厚厚的草木很能迷惑人的视线。我不敢往石碓那边走,只艰难走到唐塔前瞻仰一番,再在更高的山顶鸟瞰大地。北方并不绿也不丰富不险峻的群山尽收眼底,连绵的温和中透着一种苍茫、深厚,同样冲击心灵。

在登顶石经山前后,我迷恋上了牵牛花。旅游时正是牵牛花接种的时候。石经山的牵牛花顽强的生长在高山石缝上,簇簇挤在顽强的草木之中,沐浴了千年佛光,顽强而蓬勃地俯视着芸芸众生。我采集了不少它们的种子,准备明年春天种在大地上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张程

张程

54篇文章 5年前更新

张程,浙江临海人。职业编辑,业余作者。写过若干本断代史和专题史的通俗读物,出版有《泛权力》、《三国大外交》、《中国人本色》等书。 博客中文章为本人原创,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代表任何单位或者他人。转载请注明作者是张程。 有事请联系chempo@163.com。谢谢大家的光临!

文章